為什麼傳說中的春藥有這麼大的作用?

為什麼傳說中的春藥有這麼大的作用?

這些藥物到底都是什麼藥?是否真的如此神效?

古代小說中常有「春藥」、「蒙汗藥」的描述,這些藥物在小說之中效果之強令人咋舌,如《開元天寶遺事》中就有安祿山進獻「助情花香」給唐玄宗的描述;明清綠林小說中多有「蒙汗藥」的描寫,往往人服後片刻就倒地不省人事了,金庸小說《鹿鼎記》中,韋小寶更是多次以此逃出生天。


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王家葵稱,小說中的「春藥」如眘卹膠或助情花香等,它們針對的無疑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礙。性醫學研究得已經很清楚了,影響男性勃起功能的,大約有這樣一些因素:年齡;疾病,比如糖尿病;某些些藥物,比如利血平;心理因素,比如焦慮。可以明確,在育亨賓(yohimbine)發現之前,沒有任何一樣藥物能真正改善病理性勃起功能障礙。陽痿的發生本來就有心理原因,即便是生理原因,也會在一次或多次失敗之後,形成嚴重的心理陰影,並伴有強烈焦慮,而焦慮又加重功能障礙。所以,我認為,古書記載的媚藥恐怕主要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。後來有了西地那非(偉哥),育亨賓也趨於淘汰,副作用太大。

催情春藥的定義很含混,按照小說描述,大約可以使被用藥者陷入意亂情迷的狀態。性興奮是由生理、心理引起的雙重反應,按照性醫學研究,小說中那種催情劑應該是不存在的;至於藥物的「催情效應」,或許也與暗示或者環境誘導有關。至於小說中的蒙汗藥,正史中幾乎沒有記載,僅從《普濟方》中檢索到一條:「(以白扁豆)治蒙汗毒,目瞪不能言,如醉。」但這種蒙汗藥應該有其生活來源。比如氯仿,以前也是用作麻醉的,小說裡面就演繹說,強盜用一塊浸滿了哥羅芳(Chloroform)的紗布蒙在人的口上,然後打劫。氯仿用於手術麻醉時,就是「麻沸散」,搶劫的時候就變成了「蒙汗藥」。而且很少有人了解,「蒙汗藥」真的就是不出汗的意思。洋金花裡面含有阿托品和東莨菪鹼,都是副交感神經M受體阻斷劑。M受體控制外分泌腺,如汗腺、淚腺、唾液腺的分泌,阻斷M受體,腺體分泌減少。比如內臟絞痛,注射阿托品後,疼痛迅速緩解,但會明顯的口乾。水滸傳中「智取生辰綱」的場景,當時是大熱天,酒裡面加了蒙汗藥,軍士吃了酒之後,就像注射了阿托品一樣,全身的汗一下子就沒了。或許這就是「蒙汗」的本意——不出汗。

另外還有諸如墮胎藥、避孕藥等的描述,也大多不實或過分誇大。例如最近正火的《羋月傳》第一集就出現的碎骨子,其實就是中醫常用的淡竹葉,其雖有孕婦忌用的禁忌,但還達不到用於流產的強度,而小說中出現的大部分避孕藥也並沒有可靠的避孕作用,有些甚至會對女性生殖系統造成嚴重損害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